一杯“不是换容器”的杨枝甘露,开启了15年的甜2006年,广东人谢焕城在上海人民广场开了间“谢记甜品”,主打鲜果茶。第二年,一位老顾客开车来买杨枝甘露,随口说“能不能打包带走?”谢焕城盯着碗里的甜品犯了难:倒在杯子里容易洒,芒果粒太大吸不上来,西米沉底影响口感。那之后他泡在店里试了几百次——芒果粒切到0.8cm刚好能咬到果肉,吸管换成1.1cm透明款能看见食材,容量从360ml加到500ml够喝,甚至连椰奶和芒果的比例都调了十几版,才做出第一杯“能边走边喝”的杨枝甘露。 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
这杯“不只是换容器”的杨枝甘露,成了谢记的“镇店宝”。2015年谢记改名“7分甜”,把“杯装杨枝甘露”写进品牌 slogan;2017年开始扩张,连喜茶、蜜雪冰城都跟着上了同款;2021年拿到“杯装杨枝甘露首创者”的权威认证,2022年七夕推出“清椰杨枝甘露”,用椰子水做基底,还把价格打回12元——刚好是2007年的价格。

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从“好喝”到“健康”,它抓住了消费者的“变与不变”老粉们拿着双面吸管套(一面印着“谢记甜品”,一面印着“7分甜”)拍照,有人留言“2010年在上海上学,每周都去谢记买一杯,现在在北京上班,看到12元的价格,突然想起当年和室友分着喝的下午”。这场“情怀杀”不只是卖回忆,更是7分甜对“产品生命力”的回答:杨枝甘露能火15年,不是因为“不变”,而是“变对了地方”。 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
比如原料要“鲜”:芒果必须当季冷链到店,当天现榨果汁,0香精0色素;比如创新要“贴用户”:夏天出清椰味的清爽款,冬天加芋圆做暖饮,连联名都选宝可梦、光明这样的国民IP;比如升级要“懂需求”:最近把slogan改成“好喝更健康”,建了自己的质检实验室,测芒果的糖度、农残,就是因为现在的消费者不仅要甜,还要“喝得安心”。

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15年的甜,藏着新茶饮最朴素的生存逻辑有人说新茶饮的爆品都是“三个月寿命”,但7分甜的杨枝甘露偏要做“长情的”。它没有跟着网红风加奇奇怪怪的配料,而是把芒果、西米、椰奶的组合做到极致;没有靠营销砸流量,而是用15年的用户记忆攒口碑。就像老粉说的:“喝别的杨枝甘露是尝鲜,喝7分甜的,是回到当年的那种甜。” 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
从谢记甜品到7分甜,从12元到现象级爆品,这杯杨枝甘露的故事里,藏着新茶饮最朴素的生存逻辑:把一款产品做深,把一份情怀做久,比追10个网红新品更能打动人心。毕竟,最持久的“流量密码”,从来都是“用户愿意反复喝”的甜。

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
如今的7分甜,已经把杨枝甘露做成了“产品矩阵”——西瓜甘露冰冰茶、宝可梦联名款、光明雪糕,甚至西安限定的“昭阳醉仙”(加了当地稠酒),但核心始终是“把鲜果茶做扎实”。就像谢焕城说的:“杨枝甘露不是‘过气网红’,它是刻在品牌里的基因,只要用户还爱甜,我们就继续做下去。”

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

这杯卖了15年的杨枝甘露,或许能给新茶饮品牌提个醒:比起追着流量跑,不如把一款产品做透——毕竟,能穿越周期的,从来都是“有记忆点的甜”。

发明固体杨枝甘露的人是天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