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认知误区——弹弓打鸟无非是小时候的“玩闹”,能犯多大事?但扬州高邮最近的一起案件,把这个“想当然”的念头砸得稀碎:一名男子因为“嘴馋”,每天下班路上用弹弓打鸟“攒着吃”,最终把自己“攒”进了刑事犯罪的调查里。

今年3月起,这名男子养成了一个“固定习惯”:下班后沿着老233省道往返50多公里,手里攥着一把从电商平台买来的弹弓,口袋里装着钢制弹珠,看见天上飞的、树上停的鸟就瞄准射击。几个月下来,他把打死的鸟处理干净,一只只冻在宿舍冰箱里“存着吃”。直到民警日常巡逻时发现他瞄准的身影——现场查获弹弓和钢珠不说,打开冰箱更是让人吃惊:44只无羽的鸟胴体整整齐齐码着,加上当天刚打死的1只黑羽八哥,总共45只“战利品”。

这些鸟可不是“普通野味”。经司法鉴定中心确认,44只无羽胴体是斑鸠,1只黑羽鸟是八哥,全属于国家“三有”保护动物(即有益、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),每只个体价值约300元。算下来,涉案价值超过1.3万元——而根据2022年新修订的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和最高法、最高检的司法解释,非法猎捕“三有”动物涉案价值1万元以上,就达到了刑事立案标准。

男子每天下班弹弓打鸟涉刑事犯罪

更关键的是,这名男子的行为踩中了多重法律“红线”:江苏早在今年3月1日就实施了新的禁猎规定,全省范围内鸟类全年禁猎;弹不是管制器具,但一旦用于猎捕保护动物,就成了“法定违法工具”;他狩猎的区域还可能涉及江苏省划定的保护区域。用警方的话说,“从法律层面看,他的行为完全符合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罪的构成要件”——根据刑法,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罚金。

这起案件里还有个值得琢磨的细节:男子能轻易从电商平台买到弹弓和钢珠。虽说弹弓本身是“普通工具”,但当它被用来猎杀保护动物时,平台的监管是不是也该“往前多走一步”?这不仅是对个别违法者的惩处,更是给网络平台提了个醒:监管不能只停留在“卖合法商品”的层面,还得关注“商品的流向和用途”。

其实这起案子的意义,远不止“处罚一个嘴馋的人”。它更像是向全社会释放的一个明确信号:生态保护不是“口号”,而是“带电的高压线”。江苏今年之所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,就是要让所有人明白——不管是“觉得好玩”还是“嘴馋想吃”,只要伤害了野生动物、破坏了生态环境,法律绝不会“网开一面”。

男子每天下班弹弓打鸟涉刑事犯罪

说到底,弹弓打鸟的“小爱好”,藏着的是对法律的无知和对生态的漠视。这起案件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:敬畏自然、遵守法律,从来都不是“高要求”,而是每个人都该守住的“底线”。